野牛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家说】吴锡平:风归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4:29:00    

【来源:扬州网_扬州文化】

吴锡平

我家的新房落成后不久,村里出宅的需求持续增长,新安排的宅基地,终于无法一字展开,向两头延伸了。不能变长,只能变粗了,我们家所在的村西头,地势开阔,可以安排几排宅基地。于是,我们家的前面和后面,先后都建起了房。这样一来,我们家就成了夹在中间的一排,前后视野都被阻断,采光通风全打了折扣,我们不由地有些沮丧,但也无可奈何。

新房前面原先是一览无余的田园风景,现在成了两堵灰暗的水泥高墙,只在中间留了一条弄堂,向前能窥见一线天。风,不再径直吹向我们,而是聚集到弄堂里,更热情地涌向我们,这就是老辈人常说的“风归弄”。用现代科学术语来说,就是“狭管效应”,又叫“峡谷效应”,指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从而加速流过峡谷,导致风速增大。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

父亲的关切在风水上,一条长弄对着家院,在乡下人的认知里,是很可疑的。他请了本地有名的阴阳先生做了一个木质的八卦镜,安在院门门框的正中间。八卦镜制作精巧,上面图案细密,似乎蕴含着一种神秘的力量,不管有无风水的传说,朝上望两眼,也感到心安。

妈妈的注意力在生产上,风归弄给她扬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便利。夏收麦、秋收稻,在仓储之前都要扬去杂质。那时候农业机械匮乏,稻麦的生产绝大部分依靠人力,收上来的谷物中难免有秸秆叶、碎石子、螺蛳壳碎片等杂质。家穷没有风扇,只有等风来。弄口风大,正是扬谷的好地方。妈妈端起盛满的簸箕,匀匀地抖动,金色的谷粒飘飘扬扬,在风的作用下,重量稍轻的稗子和砂粒碎屑等,被一一扬起,落到盘篮之外。时间长了,在地上画出薄薄一个锐角三角形。

机米厂的老式机器没有分拣去杂的功能,新下线的米驮回来后,还要再扬一下。那时候,从妈妈簸箕里滚落的就是一条白色的瀑布了,新米的清香味,在穿堂风的鼓吹下,钻进我们的鼻孔,那一刻,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意义在我们眼前被具象化了。

春夏交替的四五月,先是油菜花热烈而张扬地开遍了远远近近、沟沟坎坎,用天地间最华贵的金色,把寒酸的田野打扮得雍容大度。花香被风归拢起来,送进弄堂,吸一口就很醒脑,春天来了!穿过弄堂,面向远处的田野,一场盛大的金色嘉年华,当仁不让地成为这一季的顶流。五月里穿过弄堂,还会被洋槐花惊艳到,一束束、一丛丛,镶嵌在绿意葱茏的田野边,秀气的模样,开出了繁茂的景象,开成了天空的音符。不需要风的指引,就能一次次得到震撼,一次次收获惊喜,弄堂快成万花筒了。

夏天的午后,漫长而难挨。暑热蒸腾,无处不在,连油光光的老竹席上也烫人。苦熬到日头偏西,屋墙影子的地盘越来越大,就搬上椅子坐到弄口,风从远处的稻叶尖上散漫地吹过来,聚拢到一起挤进弄堂,给我们燥热的身心一点珍贵的福利。伏天的风里带着水田独有的气息,混杂着草木香、土腥味和潮湿气,“社牛”般热情地提醒稍得歇息的我们,农活不等人,天再热,也不能误了农时农事。稻子抽穗扬花的时节,风里稻花的香气浓度陡增,韵味十足的幽微气息,给我们疲乏的筋骨带来莫大的抚慰。

晚上乘凉,得在靠近弄口的地方生一堆烟驱蚊,人坐到下风口,拍打蒲扇,或扇风降温,或刮擦挠痒,话题仍不离田里活计。没办法,这是乡下人生活的重大主题,特别夏秋这一季的收成,攸关全年的口粮和日用呢。弄口外,蛙声十里,虫鸣唧唧,絮叨的也都是农人心里的碎碎念。

穿堂风在夏天有多清凉,到冬天就有多冷冽。不过,寒潮来袭时吹的大多是西北风,我们家所在的位置就成了上风口,经过弄口也是匆匆来去,不作停留了。我们裹紧棉衣,从弄口一闪而过,心里牵念的还是春夏秋天的风和景。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