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跑马者的心脏骤停风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2:00:00    

跑马已成为中国人现代生活的时尚热门之一。中国田径协会《2024年中国路跑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马拉松赛事报名人数持续攀升,全年全国累计举办各级各类路跑赛事749场,总赛事规模达704.86万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100万人次。

目前全国有31个省级行政区,261个市,537个区县举办过马拉松或各种距离和规模的路跑,包括全程马拉松(42.195千米)、半程马拉松(21.0975千米)、四分马拉松(10千米),以及微型/迷你马拉松(3-5千米)等。

2024年,中国国内头部马拉松赛事中20万+的报名数已屡见不鲜。2025年3月23日的武汉马拉松,报名人数更是达到450744人,从青少年到耄耋老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比赛项目。跑步也作为一种高效的燃脂塑形方式,成为人人可参与的管理体重的较好方式。

不过,跑马也可能对健康和生命造成伤害,2500多年前的雅典士兵斐迪庇第斯就是用自己的生命丈量出马拉松的距离,而今天的跑马让人最担心的是,心血管病导致的心脏骤停。

在跑步中受伤的女子。视觉中国|图

国外的一项大规模研究表明,跑马者男性心脏骤停发生率是女性的6倍,其中冠状动脉疾病是诱发心脏骤停的主要诱因。

美国埃默里大学和瑞士洛桑大学的一个联合研究团队最近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对3000万名马拉松参赛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在2010-2023年间,美国参加跑马的人的心脏骤停约为0.54/10万人,而且心脏骤停的诱因发生了变化,头号诱因从肥厚性心肌疾病转变为冠状动脉疾病。同时,跑马者男性风险最高,全马参赛者也是高风险群体。

总体而言,从2000年起,美国马拉松赛事的参赛人数大幅增加,但参赛者的心脏骤停发生率基本保持平稳,而心脏骤停的死亡率在最近13年有了大幅下降。与2000-2009年相比,2010-2023年跑马者发生心脏骤停后,死亡率大幅下降了50%,降至34%。

跑马者心脏骤停死亡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赛事急救体系的优化,如快速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普及。因此,尽管心脏骤停严重威胁到跑马者,但是,如果加强赛事的安全和急救保障,注重赛前的心血管疾病筛查,优化赛事医疗配置等,完全有可能减少跑马者因心脏骤停引发的猝死。

2010-2023年期间,美国完成马拉松比赛的参赛者是2000-2009年间的3倍。尽管参赛人数急剧增长,但关于长跑赛事期间的心脏骤停发生率和结局的相关研究较少。为了对这项运动提供更为安全的数据和科学依据,埃默里大学和洛桑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回顾性地分析了2010-2023年间美国全程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赛事中的心脏骤停病例,这些病例来源于443场赛事,有29311597万名参赛者。

2010-2023年间,共有176名参赛者发生心脏骤停,其中59人死亡。2000-2009年与2010-2023年进行比较,两段时间内参赛者心脏骤停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变化,前者的发生率为0.60例/10万人,后者的发生率为0.54例/10万人。

但是,近4年(2020-2023)间,心脏骤停发生率有明显增高,为0.81/10万人,其中的原因尚不清楚。

总体而言,跑马者男性更需要预防心脏骤停。男性马拉松参赛者心脏骤停发生率几乎是女性的6倍,男性为1.12例/10万人,女性为0.19例/10万人。马拉松的不同里程与心脏骤停有关,全马比半马发生心脏骤停的几率更高。全马心脏骤停发生率是半马的2倍,分别为1.04例/10万人、0.47例/10万人。

对可接受调查的67个病例进行病因分析发现,诱发跑马者心脏骤停的原因中,冠状动脉疾病是最常见的病因,占40%,其中93%的病例幸存;其次是不明病因,占25%,47%幸存;肥厚性心肌病(HCM)曾被认为是长跑赛事心脏骤停的主要病因之一,但在2010-2023年的跑马者中,肥厚性心肌病导致的心脏骤停病例仅占7%(有5人),3人幸存;中暑导致的心脏骤停占6%(有4人),1人幸存。

美国和瑞士联合研究团队分析跑马者心脏骤停死亡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及时进行心肺复苏(CPR),二是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美国2000-2009年间的马拉松赛事中,仅有58%、48%的心脏骤停参与者及时接受CPR、AED治疗,但是,在2010-2023年的赛事中,心脏骤停者几乎100%都能接受CPR、AED治疗。

而且,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CPR每耽误5分钟死亡风险增加20%;如果心脏骤停发生时,初始心律为无脉性电活动/心脏停搏,死亡风险提高1.5倍。

中国对跑马者心脏骤停和猝死的研究显示,发生率和死亡率都低于美国。中国一项对2012-2016年参加马拉松赛的3750000人的调查表明,有30人发生心脏骤停,发生率为0.8/10万人,心脏骤停后的死亡人数是17人,死亡率是0.45/10万人。

从其他一些国家的跑马者心脏骤停和猝死的情况看,也存在一些共性和差异。共同点是,全程马拉松比赛猝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半程马拉松,前者为0.63/10万,后者为 0.25/10万。大多数猝死事件发生在马拉松比赛期间,但也有部分猝死发生在比赛结束后,以结束后的24小时内最为常见。同时,男选手猝死的风险大于女选手,甚至在英国1981-2006年的跑马者中,猝死的全部是男选手。1999-2013年,日本马拉松比赛发生心脏骤停的选手中,男性占93.7%。男性跑马者的猝死率远远高于女性的主要原因是,男性的隐性肥厚性心肌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病率较高。

为了避免跑马者的心脏骤停和猝死,首先是要建立马拉松比赛赛前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筛查制度,其中心电图(ECG)筛查可识别具有特征表现的心脏疾病,发现参赛选手以往未被诊断的心血管疾病,但是对于无症状的中老年参赛选手,ECG筛查可能不能准确识别冠状动脉疾病。美国心脏协会建议采用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马拉松赛前筛查,不推荐使用ECG进行筛查。赛前运动负荷试验也可以作为一种筛查手段。

美国和瑞士联合团队的研究表明,对跑马心脏骤停者全部进行及时的CPR、AED治疗是大幅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此外,也有一些专家认为,马拉松比赛导致的心脏骤停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因此赛前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对预防猝死有效。但是,阿司匹林会导致胃肠道不适,甚至消化道出血,这种预防方式一直存在争议。

张田勘

责编 朱力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