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低空经济,如何“炫动”成都世运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6:37:00    

每经记者:淡忠奎 每经编辑:杨欢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淡忠奎 摄

无人机传递火炬、低空救援队伍全程候命,以及“快递员”在空中运送物资……这些低空经济领域火热的场景,有望在成都世运会赛场上加速落地。

4月24日下午,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世运会执委会城市工作服务部、成都世运会执委会宣传部(开闭幕式部)联合主办的“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赋能世运场景供需对接会——低空经济专场活动(以下简称“低空经济供需对接活动”)在天府国际金融中心举行。

“我们这次带来的有巡航监控的机型,有大载重运输物资的机型,还有高空系留照明的机型。这几款机型都可以对世运会的一些场景适配,尤其是安保、物资运输等方面。”在会场外的无人机产品展示区,成都庆军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负责人王保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次带来了从30公斤到100公斤的4款无人机产品,已经有部分意向性的客户对产品保持了关注,“我们后续会进一步的磋商和交流”。

成都世运会将于2025年8月7日至8月17日举行,这是中国大陆首次举办的世界运动会,也是继成都大运会举办后,中国西部地区再次举办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而本次围绕这场赛事的低空经济供需对接会,推介市场开发及低空应用场景,并解读2025年成都市科技赋能世运场景成果转化示范项目申报政策,进一步释放以赛促用的新机遇。

这也吸引包括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携恩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庆军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十哲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成都时代星光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参会,进一步打通世运场景与低空经济技术成果的双向通道,促进更多“酷炫”的应用场景在世运会落地。

以赛促用,最高50万元“扫货”

走进活动现场,各式各样的无人机产品不断吸引人驻足询问。这些也都是庆军科技等成都无人机主机企业的精心准备,物流运输、夜间照明等应用场景均有覆盖,“希望能够跟世运会实现进一步对接”。

“体育+科技”的深度融合,正在给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成都造”产品带来新的机遇。在低空经济供需对接活动上,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社会发展与农村科技处处长黎可对《2025年成都市科技赋能世运场景成果转化示范项目申报指南》进行解读。据介绍,聚焦世运执委会各工作部(室)的火炬传递、智慧导览、科技互动表演、火种运输、场馆降温、智慧生活保障、智慧翻译、智慧体育等8个场景需求,重点支持对世运会赛事侧、城市侧、产业侧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科技成果在蓉转化应用和推广示范,同时打造具有产业(行业)或区域带动意义的应用场景。

在此过程中,项目将采取前资助的支持方式,每个项目最高给予50万元支持。活动现场,成都世运会执委会宣传部党组成员何小梅进一步对成都世运会市场开发及低空应用场景进行介绍,包括低空火炬传递演示、低空应急救援保障、低空智能安防巡逻、低空赛事宣传服务、低空区域物流运输等。

比如,探索低空飞行器与世界运动会历史上首次火炬传递活动的融合创新,打造具有炫酷科技感的“无人机火炬传递演示”。打造世运会“世运低空救援队伍”,构建赛事低空安全巡防保障服务,以及打造世运会“空中快递员”等。

随着成都世运会的临近,这些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将加快转化为发展“实景”。成都世运会执委会城市工作服务部党组副书记、专职副部长杜胜歌表示,成都世运会科技赋能工作通过建立“需求牵引—技术供给—场景验证”的闭环机制,已推动多项低空技术进入实测阶段。上个月刚刚结束的世界运动会巡回赛(成都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成为科技与体育融合的创新试验场。

融合创新,“成都造”赋能世运

“沃飞长空的eVTOL航空器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试飞测试,我们希望在世运会赛时期间,结合智能人形机器人向全球观众展示未来科技如何赋能体育赛事。”沃飞长空首席市场官费岚表示,世运会为成都高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的产品能够在这样一个世界级的舞台上,面对全球的运动员、观众亮相,助力“成都造”走向世界。

不久前,沃飞长空与四川航空旗下的通航投资公司签署协议,共同推进“民航+低空出行”的城市接驳场景。这也成为国内首次eVTOL主机厂与民航航司的全面合作,而世运会也有望加速其低空交通、低空文旅等应用场景的落地。

在活动现场,沃飞长空、携恩科技、十哲科技等企业对科技赋能世运的相关政策非常感兴趣,并畅谈自身优势产品与世运会场景的结合,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而在此过程中,低空经济不同产业环节的企业也正在碰撞出新的火花——

“现场来了许多上下游伙伴,接下来将一一拜访、对接。”王保林说道。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将借助供需对接活动的机会,进一步了解项目申报事宜,积极打造典型应用案例,以需求牵引,推动产品研发和场景的加速落地。

每日经济新闻·城市进化论联合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火石创造共同推出的《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成都)报告(2024)》显示,成都低空经济“链接力”排在全国第5位,尤其是零部件制造与集成、应用与服务环节竞争力较强。依托成飞、成发、中国民航二所、中航无人机、沃飞、纵横等链主企业,成都已经集聚500家上下游企业,2023年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综合实力处于全国第一梯队。

这也是低空经济领域“成都造”江湖地位的力证。在世运会赛事期间,eVTOL航空器带来沉浸式低空文旅体验,“无人机+无人车”组合构建空地一体化安保系统,智能导览机器人亮相地铁站,“成都造”的身影将集中涌现。

“无人机可以定义成‘小脑’,让你的飞机飞得稳、飞得准,而我们做的是‘大脑’,就是让你飞得稳的情况下教你怎么去实现智能化。”十哲科技CEO曹小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主要聚焦“低空+AI”,利用自研的AI系统,解决航拍摄影“拍不了、跟不上、连不动”的问题,可以摆脱对无人机专业飞手的依赖。

目前,十哲科技已在兴隆湖、麓湖等地落地低空AI智拍项目。“活动发布的六项场景中,有一项低空赛事宣传服务与我们的产品较为契合。”曹小毛说道,“公司可以利用产品的技术优势为户外及龙舟、皮划艇等水上竞赛项目提供低空拍摄直播,同时也可以为城区的人文旅游风光提供航拍宣传服务,提升市民的观赛体验。”

这也是越来越多“成都造”产品赋能世运会,而世运会反过来推动更多新需求、新应用加速落地的缩影。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