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当“世界的中关村”遇见“未来之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9:24:00

新华社石家庄4月2日电 题:特写:当“世界的中关村”遇见“未来之城”
新华社记者黄昱璋、白林、落飞麟
走进梅卡曼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一款智能机械臂令人眼前一亮:通过公司推出的Mech-GPT多模态大模型,操作员无需掌握专业知识,只需发出语音指令,即可让机械臂完成复杂任务。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梅卡曼德的主打技术是为传统机械臂装上“眼睛”和“大脑”。目前,梅卡曼德是全球AI+工业机器人领域融资额最高、技术最全面、案例最多、应用领域最广的公司之一,其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梅卡曼德将总部从北京迁至雄安新区,期待在这座“未来之城”大展宏图。“目前,我们公司已经走过了从0到1、从1到10的发展阶段,希望在雄安实现从10到100甚至10000的突破。”梅卡曼德总裁办负责人张丹说。
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8年来,雄安新区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活力迸发。以梅卡曼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向雄安新区集聚,其中许多企业选择入驻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

中关村是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而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则是中关村“试验田”在雄安的创新实践。成立一年多来,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致力于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发展沃土,目前已吸引140多家科技企业入驻。
雄安兴元科技有限公司是众多入驻科技园的初创企业之一,其业务覆盖元宇宙项目开发、人工智能、VR大空间和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据创始人巩文通回忆,公司在提交注册申请当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快速周到的服务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公司创立伊始,巩文通面临一个难题:如何使公司在陌生的环境中打开局面?“刚开始我们不认识别人,别人也不认识我们。”他说。

然而,随后发生的一切化解了巩文通的担忧。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积极组织交流活动,向其他公司推荐雄安兴元等初创企业,帮助它们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通过这些活动,雄安兴元成功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巩文通透露:“我们计划与一家养老服务公司合作,利用VR技术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沉浸式旅游和社交服务。”
致觉智能技术(河北雄安)有限公司是另一家入驻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的企业,专注于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公司副总经理王玲表示,致觉智能的成长离不开雄安新区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雄安新区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旨在吸引创新人才汇聚雄安,尤其是来自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产业的人才。比如,雄安新区会定期举办创新创业比赛,对优秀项目予以扶持。致觉智能曾在此类比赛中获奖,得到了相应的奖金和员工住房补贴。

此外,雄安新区大力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体系,以免除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如今,王玲的孩子已经在雄安新区顺利入学,这进一步坚定了她在雄安新区长期发展的决心。
王玲表示,来到雄安新区之后,自己有一种被“拽着走”的感觉。同时,她也积极介绍自己的朋友来到雄安,在这里书写崭新的人生篇章。
王玲的经历正是政府和经营主体协作推动创新发展的写照,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企业蓬勃发展,人才茁壮成长,全体市民共享创新发展的成果。
“今年园区将加速打造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总经理刘晶晶表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雄安,为新区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