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父亲抱住医生大哭!穗澳医者联手救回1.3kg早产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2:00:00    

3月28日的濠江之畔,一场跨越珠江口的生命接力悄然展开。应紧急求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周文浩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派遣胸外科曾嘉航主任、麻醉科徐颖怡主任前往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为胎龄仅29周的超早产儿成功实施先天性多发支气管胸膜瘘修补术。

麻醉科徐颖怡主任术前更换气管插管

生死竞速:1.3kg生命遭遇致命危机

据介绍,超早产儿小星星(化名)体重仅1.3kg,在出生当天遭遇呼吸窘迫,X光片发现右侧张力性气胸。尽管紧急放置了两条胸腔闭式引流管,但气胸仍未解决,小星星的血氧饱和度多次跌破生命红线。更棘手的是影像学未能明确病灶部位,手术探查如同大海捞针。

由于患儿病情危重无法耐受转运,只能当地手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据了解,当天曾嘉航主任和徐颖怡主任制定了精细化治疗方案,携带儿童专用器械星夜驰援。抵澳后,穗澳专家马上完成术前联合会诊。

据悉,鉴于患儿体内放置两条胸腔引流管仍无法解决张力性气胸的问题,且无法耐受转运到手术室手术,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儿科总负责人黄凤欣主任当机立断,决定直接在监护室床边开胸探查。

曾嘉航主任和范世豪主任探查胸腔

显微镜下克服三重挑战

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打响。“超早产儿胸腔仅有成人手掌大小,医疗团队面临着三重挑战:患儿循环系统脆弱难以耐受常规麻醉、胸膜腔空间狭小器械难以展开、病灶定位不明。”徐颖怡主任表示,一定要精准把控围术期管理,因此决定把当时监护室的2.5mm气管插管,直接换成3.0mm的气管插管。“这样既方便支气管镜探查、吸痰,同时提高术中通气效率。”

术中探查右肺下叶瘘口

打开胸腔后,曾嘉航主任和仁伯爵医院范世豪主任在2分钟内精准锁定3处瘘口,用显微缝线将其严密闭合。这场历时20分钟的床边手术顺利完成,患儿的血氧终于趋于稳定,胸腔引流瓶不再出现气泡,床边胸片提示右肺复张良好,“修补战”终告捷报!术后第四天,患儿已顺利拔除胸腔引流管。

患儿父亲紧紧拥抱住曾嘉航主任表达感激之情

无缝衔接跨域协作,守护生命全力以赴

手术结束后,患儿父亲满怀感激,紧紧拥抱着曾嘉航主任放声大哭道:“结婚7年以来,之前的两个孩子都因各种问题自然流产,这个孩子承载着我们全部的希望。”

“每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救治。”曾嘉航主任在术后查房时轻抚患儿的情景,被澳门同行抓拍成暖心画面。澳门仁伯爵医院新生儿科黄凤欣主任感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团队展现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生命的敬畏。这种无缝衔接的跨域协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树立了典范。”

曾嘉航主任表示,此次救援行动再次体现了广妇儿中心胸外科团队和麻醉科团队在儿童胸外科危重症救治领域的领先地位。“广妇儿中心作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年完成胸腔镜肺病损切除手术超200例,胸外科专科手术近1000例。未来,将继续发挥专科优势,为广大患儿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患儿提供更坚实的健康保障。”

文| 记者 张华图| 受访者提供

编辑:李可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