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合作·共建·筑梦!市北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构建研讨会在青岛滨海学校举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20:32:00    

2025年4月18日,由青岛市市北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举办的“合作·共建·筑梦”市北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构建研讨会在青岛滨海学校圆满举行。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施建国、青岛市市北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朱晓玲、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技术教研员陆德旭、青岛市教育装备和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助理李晓梅、山东腾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清荷、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人工智能与创新教育专委会于文龙副主任、程煜副主任、刘妤副主任、青岛市市北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王馨悦出席本次会议,线下参加会议的有市北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的领导及人工智能教师近四百人,大会由青岛市市北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信息技术科王亚茹主持。

本次大会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生态构建,以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进程为目标,旨在展示市北区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丰硕成果,分享成功经验,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市北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教育点亮智慧的灯塔;科技推动发展的引擎。市北区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抢抓教育数字化发展机遇,2024年成立了青岛市数字领航名师工作室-青岛滨海学校王裕菁团队,她们积极发挥辐射带头作用,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研究。

青岛市数字领航名师工作室王裕菁团队分享了“基于大单元统整下的项目式学习《构建智能生态种植园》案例”,青岛台东六路小学孙晓宇老师带来子课题教学课例《智慧春耕进行时——AIoT赋能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当AI重构课堂、跨学科打破边界,未来教育该如何生长?王裕菁团队用项目式学习作答,她们以问题解决为种子,以跨学科统整为土壤,以AI技术去浸润学习,用真实项目破壁生长,成为政策落地、未来课堂的生动范本,今天也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创新、生动、沉浸的学习体验。

以科技赋能教育,以智能引领未来。山东腾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科技之力担教育之责,心系市北教育发展,免费为市北区捐赠人工智能设备。市北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朱晓玲主任宣读了35所实验学校和68名智库导师名单。本次捐赠的智能设备,既包含了基础教学套件,又配备了特色课程资源,充分体现了“普惠+特色”的设计理念。公司创始人王清荷总经理表示,这份捐赠承载着公司对教育未来的深切期待,更寄托着科技助力教育公平、赋能创新人才培养的初心。希望实验校、智库导师团队们充分用好本次捐赠的课程资源和硬件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素养,使他们真正成长为未来社会的“破局者”。

点亮中国“芯”,培育未来梦。青岛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王升文校长,详细具体分享了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学校在建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创新人工智能课程实施路径的有效探索,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字素养,也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正是有了学校的积极推进和不懈研究,市北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才得以稳健前行,绽放出了璀璨的光芒。

青岛市市北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王馨悦主任分享了市北区在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中的探索与实践。王主任在顶层设计,构建全域协同“三层•五维”立体化“人工智能+”新教育体系方面,对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教育新体系、教育新目标进行了详细定义。从实施教育数字化筑基、数字赋能教学改革、教育数据汇聚、教师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四项工程”,详细介绍了全域协同驱动教育新生态构建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她强调,教育新生态构建是系统工程,“政-校-企-研”协同是生态构建关键,场景化AI应用是突破点,市北区将深耕“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的构建,以开放创新破解教育难题,以精准施策回应师生期待,以数字之力托举每个孩子的未来梦想。

本次会议还特别邀请到了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特聘专家施建国教授。施教授作了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融入教育的实践路径”的精彩报告,他深入分析了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与培养方式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他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展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应用实例和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他也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施教授的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为市北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教研员陆德旭点评道,市北区作为省级教研教学改革试验区,要从课程体系分层化、师资培养专业化、资源建设共享化三方面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生态蓝图;要加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应用全场景研究,持续为教育发展注入活力。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打造教育新亮点,关注人工智能应用前沿,开展应用实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青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市北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朱晓玲对市北区人工智能工作进行总结讲话,她肯定了市北区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她强调:一是要坚持立德树人,高层次统筹谋划,全域加强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化”推进。要加强顶层设计和部门协同,统筹各方力量,加大对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力度。要坚持五育并举,加强跨学科的融合创新,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新范式。二是要坚持多方协同,多维度赋能培养,全面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突破传统培养路径,突破个体局限,构建“区域支持、共同体赋能、学校培养”多方协同的教师健康成长生态系统,全面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三是要坚持安全发展,全方位布局保障,推动教育生态“数智化”升级。要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纵深推进教育生态“数智化”升级,持续推进“智学方舟”数字基座建设,充分利用好本次捐赠的智能设备。要强化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效能,发挥好平台的支撑和服务作用。要强化风险防控,防止技术滥用,筑牢安全屏障。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