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个码,路的故事讲给你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7:32:00

长沙晚报通讯员 张庆 李柳英 全媒体记者 颜家文
近日,行走在长沙县开慧镇的乡间道路上,你会发现,一块块崭新的地名标识牌格外醒目。扫描“慧贤路”的二维码,杨开慧烈士“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风故事跃然屏上;驻足“杨柳坡路”标识牌前,1930年湖南最早农村党支部之一的革命历史娓娓道来……这是开慧镇实施“乡村著名行动”带来的新变化。
“著名行动”让乡村治理“动”起来
自2024年4月“乡村著名行动”启动以来,开慧镇抢抓民政部“乡村著名行动”试点机遇,以“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突出特色”为原则,创新建立“政府主导、专家指导、群众参与”的三方联动,通过深入走访老支书、老教师等社会贤达,召开屋场会等方式,对乡村地名进行系统性梳理与科学化命名。
“我们给每条路都建立了数字档案。”开慧镇民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联合湖南省地图出版社研发了智能地名管理系统,为109条道路建立“一路一档”电子档案,151块标识牌均配备“智能识别码”,实现地名的数字化、可视化、故事化管理。
在推进“乡村著名行动”过程中,开慧镇始终将便民惠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安装的标识牌不仅美观大方,更实现了三大便民功能:精准导航、文化传播、应急求助。
“现在送快递再也不用挨家问路了。”快递员杨师傅指着路牌上的二维码说,“扫一扫就能看到门牌号分布图,配送效率提高了30%以上。”针对老年群体,路牌特别设置了放大字体的传统标识;为方便游客,所有标识牌均采用中英文双语标注。
开慧镇卫生院陈波院长介绍:“标准化地名设置后,120急救车到达时间平均缩短了8分钟。”据统计,新路牌启用以来,全镇因地址不清导致的快递错投、急救延误等民生问题同比下降72%。
科技赋能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开慧村老党员黄明带着孙子扫描路牌二维码学习家乡历史。“以前只知道路名,现在连背后的革命故事都能查到,孩子们特别爱看。”黄明说。
开慧镇创新打造“云上地名馆”,通过VR实景还原杨柳坡党支部旧址等红色遗址,开发“开慧红地图”微信小程序,上线“地名故事汇”音频栏目。截至目前,线上平台累计访问量已突破1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0%,成为当地红色教育的“新阵地”。
依托地名文化资源,开慧镇培育出“板仓红”特色IP。“我们研发了‘红色地名盲盒’‘开慧家书’等文创产品,很受游客欢迎。”开慧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推出的“信仰·我的板仓行”研学线路,已接待研学团队126批次。
“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更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开慧镇党委副书记李倡龙表示,下一步将深化地名文化与产业融合,打造“地名+研学”“地名+文创”“地名+农旅”等新业态,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