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岽、桂海潮、杨章初姆、李淑斌……一场别开生面的云南青春思政课开讲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7:11:00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如何在奋斗中实现自我?”
“桂海潮老师,您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您对云岭青年有哪些期待?”
“我毕业后也想像您一样扎根基层、奉献青春,您对大学生有什么建议?”
……
4月29日,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由共青团云南省委、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学生联合会、云南民族大学举办的第二场“挺膺担当”青春思政课在云南民族大学举行,让大学生体会到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现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增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桂海潮,云南省脱贫攻坚奖“扶贫好村官”、云南民族大学毕业生杨章初姆,云南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淑斌四位授课嘉宾的演讲让现场六百多名大学生心潮澎湃,同学们从四位授课嘉宾身上再次感悟了真理的力量,让广大青年在追梦的路上一起发现光、追寻光、成为光,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此次青春思政课,杨增岽带来了《新时代新征程青年自我实现的哲学审思》主题授课。他的宣讲以时代浪潮为背景铺展思想长卷,又精准锚定新时代青年自我实现的重要议题。他表示,中国青年要在历史潮流和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中把握好个体与社会、真理与价值、理想与实践、现实与未来的辩证关系,明晰践行时代使命、历史使命和价值使命的自我实现之路。杨增岽鼓励青年以历史眼光、科学思维、天下胸襟承担使命、铸就未来。

桂海潮讲述从云南边陲少年到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的追梦历程,展现个人理想与国家航天事业的紧密联结,他展望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航天新征程,鼓励青年以热爱为动力,投身航天事业。桂海潮将科学家精神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以知行合一的方法论为青年锚定了科技报国的精神坐标,结合自身奋斗历程阐释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提出理论需扎根实践、厚积薄发,呼吁青年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把“小我”融入“大我”,让个人奋斗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

“基层是青年干部发挥指挥才干的广阔天地,也是青年干部锻炼学习的‘大熔炉’。”扎根高原基层的“90后”干部杨章初姆以亲身经历为教材,用沾满泥土的故事点燃了青年学子的奋斗热情。毕业以来,杨章初姆一直在农村乡、村级基层岗位工作,在高原边远艰苦地区驻村,身体力行地发扬老一辈艰苦奋斗精神,践行“90后”的使命与担当,为人民群众更美好的生活凝聚青春力量。

李淑斌讲述了自己二十多年的“美丽事业”。我国是月季种质资源大国,但长期以来国内95%以上的品种需要进口。带着打破垄断的信念,李淑斌放弃城市优渥条件,一头扎进嵩明花卉基地,他介绍了团队培育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康乃馨品种“云之蝶”的艰辛:历时8年反复杂交,筛选上万株样本。如今,团队已育成56个花卉新品种,云南鲜切花产量占全国70%,“云花”成为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乡村振兴“美丽产业”。

这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让同学们获益匪浅,嘉宾用自己一路打拼的亲身经历,把国家发展大图景和青年奋斗的小目标紧紧连在一起,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刻领悟到真理的力量,也对未来的奋斗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与思考。

据了解,云南省“挺膺担当”青春思政课是云岭青年心向党“1+5”工程的重要品牌项目,是广大云岭青年政治引领、“大思政”建设的重要平台,“挺膺担当”青春思政课用“1+3”创新的授课方式,站在青年人的角度,让“党的创新理论”飞进校园,让“行走的思政课”来到青年人身边。
云南网记者 张琦敏 陈思蒙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