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C视频丨重返“天宫”第一人汤洪波:不断提升本领技能,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深更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09:01:00    

川观新闻记者 宁宁 视频/图 朱文博

今年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以“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为主题,主场活动在上海市举办。4月23日,其重要子活动之一2025航天文化艺术论坛举办。现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汤洪波分享了一段在太空出舱维修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太阳翼的难忘经历

“这段经历发生在执行神舟十七号任务的准备阶段。”汤洪波说,当时,乘组遇到了重大挑战,原定的出舱活动由转移太阳翼改为维修太阳翼。

时间紧任务重,突然的任务调整,对工程权限都是一个重大的考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维修工具的问题。”汤洪波说,经过反复的模拟验证调整,直到飞行前的最后一刻,维修太阳翼的工具才最后定型。

入轨以后,乘组继续在空间站的三居室里,穿上出舱操作服进行反复训练。他说,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只有精准操作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汤洪波

2023年12月21日,乘组迎来了大考验。“当时,机械臂载着我转移到核心舱太阳翼的作业点时,都顾不上感慨深空的无影和遥望美丽的地球家园,一心就想着把任务完成好。”汤洪波说。

由于太阳翼翻板是发电供电设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产生电流,影响作业安全,因此维修作业只能在阴影区进行。然而,空间站绕地球一圈用时90分钟,其中最适合的窗口时间只有20多分钟。“这短短的时间里,操作步骤复杂、要求精准,操作窗口分秒必争。”汤洪波十分感慨,那一刻他才深刻体会到了太空级精度的高要求。

虽然经过前期地面无数次的推演和验证,但意外还是发生了。汤洪波按要求在翻板上打孔操作,但连续打了两次都没成功,此时窗口的时间只剩下4分钟。“如果第三次再不成功,就要等一个小时后的下一个时间窗口,甚至会直接影响到这次出仓任务的成败。”

此刻,心急的不只是他一人,地面成百上千名战友们也在焦急地分析推理。汤洪波仔细回想此前的练习场景,认为也许在微重力状态下操作,缺的就是那一点点外力,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于是,他大胆向地面提出了建议,用手给工具施加压力。“这个想法与地面工作人员的建议不谋而合。”达成一致后,汤洪波稳住呼吸,根据指令重新操作。他回想起来,那一刻时空好像都停止了,世界只剩下了眼前的太阳翼和自己的呼吸声。当他完成最后一个动作,空间站刚好飞出阴影区,金色的太阳翼瞬间被巨大的电流贯通。“维修成功,立刻撤离!”这时,汤洪波的耳机里传来坚定而又兴奋的命令,以及地面大厅里面热烈的掌声。

此前,汤洪波先后入选了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和神舟十七号飞行乘组,也被大家称为重返“天宫”第一人,总共在太空驻留了279天。

汤洪波说,曾经有人问他,空间站已经建成了,你也已经两次圆梦飞天,还有必要日复一日的训练吗?在他看来,空间站建成是里程碑,飞天圆梦是航天员的新起点。“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航天员更要不断提升本领技能,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深更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