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视频|炮台追远思,这是英雄精神与东莞少年壮志的传承接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4:04:00    

清明雨落,山河肃穆

在滨海湾新区的沙角炮台与威远炮台

历史的烽烟与现代的追思在此交织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东莞多所学校组织学子,走进近代史的开篇之地,祭扫英魂、致敬英雄忠烈,踏访古迹、触摸历史的脉搏,传承永不褪色的爱国情怀。

在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和75位无名英雄的故事令人动容。1841年沙角之战中,陈连升率600余官兵血战英军,父子双双殉国。战后,百姓将75具无名将士遗骸合葬于此,立碑“节兵义坟”。

站在“节马雕塑”前,老师给学生讲述了黄骝马的悲壮传说。陈连升的战马被掳至香港后绝食自殉,宁死不屈。这一“人马同节”的故事,让少年们更深刻理解了何为民族气节。

学生们肃立默哀、敬礼献花,唱响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声久久回响。

在林则徐纪念碑前,老师讲述了林则徐冲破重重障碍,以坚定决心和铁腕手段销毁230多万斤鸦片的故事。学生们依次敬礼献花,表达对林则徐的感恩与敬意。

在威远炮台,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穿过威远炮台的炮巷。这座被誉为“海上长城”的清代军事要塞,有着长达240多米长炮巷。炮台每一块砖石都在提醒我们,今日的安宁,是先烈以生命铺就的道路。站在炮台遗址远眺虎门大桥,老师将海战故事娓娓道来,仿佛能听见关天培点燃大炮时的怒吼。

硝烟已逝,精神永续。清明,不仅是追思的时节,更是精神的接力。在滨海湾的春风里,英雄的故事与少年的壮志交融,绘就一幅传承与奋进的画卷。

铭记,是最好的致敬;传承,是最深的缅怀。

撰文:吴碧彤 郭文君

图片:滨海湾宣

【作者】 吴碧彤;郭文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