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欧洲学者:欧盟或对美科技巨头开刀回应关税,欧中关系将迎机会之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7:19:00    

美国的关税大棒挥向全球后,欧盟正在做谈判和报复的两手准备。

据新华社报道,欧盟成员国4月9日投票通过首轮对美关税反制措施,将对一系列美国产品征收高达25%的关税。本轮反制主要针对美方钢铝关税,涉及的商品价值约为2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04亿元)。相关关税措施预计将于4月15日正式生效,第二批关税预计将于5月中旬开始征收。其中,对大豆及多种坚果类产品的关税措施将自12月1日起实施。

同日,美国对欧盟进口商品加征20%的新关税,而布鲁塞尔9日投票表决的清单并未涉及这些商品。

欧盟委员会正忙于准备进一步的反制措施,预计将于下周出台。其反制美国的商品价值,可能低于此前提出的2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57亿元),波本威士忌已被剔除出反制清单。鉴于美国对欧洲在科技和数字服务贸易中的顺差,欧盟潜在的反击措施包括采用《反胁迫工具法案》(ACI)、利用数字法案针对美国科技巨头等。

在全球贸易秩序或将迎来重组的关键节点,美欧之间的关税战走向如何?两位欧洲学者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欧洲正在酝酿对美反制措施,同时担心美国的进一步报复,其中可以伤害美国又不伤害欧洲本土消费者和企业的领域是数字服务。欧盟与美国可能会达成一项协议,但不会是一项把欧盟与其他合作伙伴隔离开的排他性协议,欧中关系将迎来机会之窗。

富卡特(Renaud Foucart)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管理学院高级讲师

施泰因巴赫(Armin Steinbach) 巴黎高等商学院(HEC Paris)欧盟法律和经济学教授、智库布鲁盖尔(Bruegel)非常驻研究员,曾领导德国财政部金融政策司、经济和能源事务部经济政策司、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成员

欧洲想要报复,“是认真的”

澎湃新闻:欧洲如何看待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对等关税”税率的计算方法?从经济学理论出发,关税应该是怎样计算的?欧洲认为特朗普公布这样的关税,目的是什么?

富卡特:在欧洲,我相信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会对(美国)所使用的公式感到困惑:双边贸易逆差和进口额的简单比例。主要原因是,这似乎忽视了一个国家可能从双边赤字中受益的可能性。

设想如果中国说:“我们从刚果民主共和国进口了大量钴(生产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池的必要矿产),他们不购买我们的科技产品,所以我们要提高进口钴的成本。”这没有意义,就像(美国的做法)没有意义一样。

在经济学中,关税通常被认为是不好的,因为这让所有东西都变得更贵。例如,对中国电池和电动汽车征收关税意味着,欧洲和美国的能源转型成本要高得多。但这对保护一个新兴或战略性的行业有好处:如果电动汽车是未来,那么在试图追赶他国技术时,征收关税有其道理。关税也可以用作讨价还价的工具:征收关税是为了说服另一方坐下来,双方达成一项降低关税的双边协议。

我相信欧洲希望特朗普在理解其实力的前提下,与其“做交易”。因此,欧洲想要报复,让特朗普相信欧洲是认真的,然后降低自2016年以来特朗普和拜登增加的所有关税。要做到这一点,将威胁到美国的主要出口产品:Facebook、苹果、亚马逊等数字服务,以及其他科技公司,这些公司根据避税计划,在欧洲缴纳的税很少。

施泰因巴赫:(特朗普政府)计算关税时没有有说服力的逻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使用的公式是按照一个简单逻辑设计的:贸易赤字越高,关税就越高。问题是:贸易差额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健全的逻辑,反映了比较优势的经济理论,即各国在实力相对较强的领域专业化,自然就有贸易平衡的结果。这些问题根本不应该通过关税来解决,而应该通过降低关税来刺激贸易。

澎湃新闻:欧洲提出对美国汽车和工业品“零关税”,对一系列美国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欧盟可能会批准对价值高达28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采取初步针对性反制措施,并将美国波本威士忌从其拟征收反制关税的商品清单中剔除。

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表示,欧盟仍希望与美国谈判取消关税,但也准备好动用一切反制手段,包括启用尚未实施过的《反胁迫工具法案》(ACI)、针对美国科技巨头采用《数字市场法案》《数字服务法案》等工具。

不同的关税和反制手段,欧盟做出这一系列决定的出发点是什么?欧洲希望达成什么样的效果?有观点认为,欧盟并不是真的想对美国征税,而是希望特朗普与欧盟谈判并达成协议,如何解读这一观点?

富卡特:欧洲不想对商品进行过多的报复,因为关税对经济不利。此外,欧盟还担心(美国)进一步报复,例如葡萄酒出口商担心对进口波本、威士忌征税会损害他们的利益。

欧盟的出发点是:能做些什么来伤害美国,而不伤害本土消费者和企业?显然是数字服务。

欧盟可以继续对数字服务征收共同税,可以使用(这需要很长时间)反胁迫工具,来限制美国公司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也可以致力于开发Visa和万事达的替代品。但目标是迫使美国做出让步,包括回到经合组织协议的“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即对跨国公司征税。欧盟不能允许大型数字公司不纳税,因为欧盟国家需要融资,无法承担对本国公民和企业征收越来越多的税,以向美国公司提供免税待遇。

(欧盟不是真的想对美征税而是希望谈判)是一种乐观的观点。因为协议即将签署,但特朗普从未想过要这么做:欧盟几乎与奥巴马达成了协议,但特朗普放弃了,对英国也是如此。

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这解释为,许多人对特朗普犯的同样错误:试图理解一个不擅长数学、经济学的老人的胡言乱语。特朗普是一个电视节目明星和继承人,他在管理实际业务方面很糟糕,有过多次破产。2016年时,还会有人向特朗普隐藏重要文件,避免出现代价高昂的错误。现在不行,特朗普周围都是阿谀奉承者。

施泰因巴赫:《反胁迫工具法案》(ACI)从未被使用过。特朗普为了迫使欧洲人购买更多美国产品,而征收的极端、不合理的关税,可能(让欧盟)有理由采取反制措施。

问题在于,大多数反制措施都意味着搬起石头砸欧盟的脚,比如对商品征收关税。疑惑点是,(欧盟)可否利用ACI对美国科技巨头加征类似关税的杠杆。这或许是可能的,但最终欧洲消费者将为此买单,因为征税只是转嫁给了消费者。反过来,使用《数字市场法案》《数字服务法案》也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这不是贸易政策工具。滥用其作为贸易政策工具,将在未来削弱这些工具的作用。

在(与欧盟谈判)这一点上,我没有看到特朗普方面愿意进行谈判。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欧盟已经提出降低工业产品的关税,但特朗普没有达成协议。

澎湃新闻:欧洲内部声音似乎并不统一,爱尔兰等与美国存在贸易的国家敦促谨慎使用ACI,法国、意大利呼吁谨慎对酒类产品征税。欧盟将如何统一各方立场?

富卡特:这有两个不同的维度。首先是贸易关税,这是欧盟委员会和各成员国协商后可以决定的。每个国家都会试图捍卫自己的利益,比如法国的酒类产品,但最终掌握主动权的是欧盟委员会。

第二个是《反胁迫工具法案》(ACI)。在这方面,欧盟需要获得特定多数,爱尔兰和意大利等国非常担心这会进一步激怒美国,引发进一步升级。此外,爱尔兰是主要数字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因为这些公司在那里更容易实施避税计划。所以,启用ACI难度更大,只有欧盟国家认为,这可能会迫使特朗普让步时,才会用这个工具。可以借鉴的是,特朗普是否会对其他国家的报复或进一步升级做出让步。

施泰因巴赫:欧盟是一个多元化的集团,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用一个声音说话非常困难。然而重要的是,通过采取欧盟的特定多数可以施行一些重要措施,这意味着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必须同意,比如征收报复性关税。欧盟将需要一些时间决定如何采取措施,但不必等待所有国家都同意。

欧洲希望有尽可能多的替代伙伴

澎湃新闻:关税似乎加起来容易减起来难,WTO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才将各国关税降到相对较低水平,作为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成员,您如何回顾过去WTO对全球贸易所做的努力?面对特朗普政府单方面加征关税,WTO作为国际组织又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施泰因巴赫:几十年来,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一直支持开放贸易,超过民主党。没有共和党人的支持,没有障碍的开放市场体系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朗普第一任期使WTO争端解决机制陷入瘫痪,这是WTO最重要的机制,得到高度认可,各国都遵守了裁决。今天,这一机制已经失败。随着特朗普开启其第二任期,情况变得更糟,WTO失去其重要性,现在在阻止关税战方面无能为力。

澎湃新闻:有分析认为,特朗普意图重组整个国际贸易体系,对特朗普政府来说,欧洲在这个贸易体系中的角色将是什么?马斯克有关美欧建立自贸区的提议是否现实?当前欧洲对美国能源和经济支持的依赖加剧,产业和政治权力面临空心化压力,军备支出上升、移民问题突出,欧洲讨价还价的空间有多大?

富卡特:我不知道特朗普到底想重组什么,也许我们过度解读了。大多数情况下,特朗普是一个非常老的人,周围的人都不敢对他说“不”。他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平衡贸易的议程是荒谬的。

欧盟向美国提出零关税,他不感兴趣,因为这不会结束双边(贸易)不平衡。现在,他声称希望欧盟购买更多的美国能源,这是欧盟在(美国)征收关税前就有的提议。但欧盟不是一家公司,它可以为其企业获得更多美国液化天然气建设基础设施,考虑到需要补充天然气库存,这是有道理的。但作为一个实体,欧盟不能承诺多年内购买固定数量的天然气。

现在的希望是,特朗普身边的人能以某种方式,向他表明这是一场胜利,并缓和局势,太平洋国家也是如此。在奥巴马的谈判下,美国在《跨太平洋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中,达成了把关税降至零的协议。但特朗普拒绝签署,如果他愿意,今天他也可以达成同样协定,并宣称这是一场胜利。

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政策令人费解:一边在军事上支持乌克兰,一边又指责乌克兰不投降,欧盟不想过于依赖美国。欧洲边境有战争,欧盟内部也有混合战争。如果美俄站在一起,欧盟必须做好自卫的准备。

欧盟的目标是“战略自主”:尽可能多地建造和购买自己的武器、在所有领域发展自己的战略能力,包括供应链,并且有尽可能多的替代伙伴。所以,(欧盟和美国)可能会达成一项协议,但不会是一项把欧盟与其他合作伙伴隔离开来的排他性协议。

施泰因巴赫:特朗普不喜欢一些欧洲产品的竞争力,尤其是汽车和机械。他希望更多的欧洲公司在美国生产,并认为关税将让这些公司来到美国。现实情况是,由于美国科技巨头的服务出口,美国在服务领域存在巨大顺差。但特朗普忽视了这种贸易顺差,他只关心制造业的选民,想保护这些人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不幸的是,我不认为马斯克的提议是现实的。他个人对零关税很感兴趣,因为特斯拉拥有全球供应链。但对特朗普来说,更重要的是想满足MAGA运动的选民,这些人想要保护主义。

目前,欧洲经济十分脆弱,还没有完全从能源危机中恢复过来,关税战将使欧洲的情况变得更糟。欧洲可以做出一些让步:可以提议暂停欧盟对美国工业产品征收的所有关税;它还可以提出购买更多的美国能源或美国武器。但这不太可能让特朗普满意。

澎湃新闻:有分析指出,美国金融系统严重依赖欧洲经济,请介绍下欧洲与美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有多紧密?美国关税对欧洲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具体影响?如果关税没有谈妥,会引发欧洲的经济衰退和欧元区债务危机吗?最终是不是也将影响到美国?

富卡特:(欧美贸易)是相互依赖的。至关重要的是,美国不能在没有欧盟的情况下,把其他国家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欧盟仍然是美国出口商的主要市场,尤其是数字服务。

保持关税不变肯定会给美国带来经济衰退,在较小程度上给欧洲带来经济衰退。这不会引发欧洲的债务危机,因为欧洲央行在上一次危机中得到了较有力的授权,并有保护公共债务免受投机攻击的工具,但情况仍将非常糟糕。

澎湃新闻:欧洲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中学到了什么样的教训?这样的教训将如何被应用到当前面对特朗普政府的系列措施中?面对海湖庄园协议(注:特朗普2.0时代一揽子推动全球贸易体系、金融体系、安全体系的重构的行动)这样的概念性框架,欧洲又将做何反应?在未来或将出现的新的国际贸易体系中,欧洲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会是怎样的?

富卡特:特朗普不会让双边贸易逆差降至零,但如果美元贬值足够多,绝对贸易逆差可以降至零。这就是海湖庄园协议的理念:准备让美国永远变得更穷,这样美国公民就买不起那么多的外国产品,而世界其他地区就能买得起更多的美国产品。这将为改善欧中关系创造机会之窗。

中国可以从欧洲得到:

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准备吸收其工业产能,以组织能源转型,潜在能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电信、运输)提供采购市场;

一个比美国更可预测的可靠贸易伙伴;

欧元是一种储备货币,可以减少对美国经济的依赖。

欧洲可以从中国得到:

同时结束对美国和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以及便宜的太阳能电力和电池;

欧洲和平,因为中国是唯一一个有能力和影响力阻止乌克兰危机继续的国家;

替代美国的可靠选择。

所有这些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交的努力,以及欧盟对中国未来几年的预测程度。如果欧中政治依然较冷,欧洲所能取得的成就就会受限。

施泰因巴赫:我们将看到一些根本性的长期变化。中国将扩大其人民币金融网络,或将使中国不再以美元进行贸易。今后,欧盟将寻求包括中国在内的新伙伴,这是一个新的方向。欧盟应该与那些被特朗普关税针对的国家合作,这可能创造新的贸易和金融关系。

澎湃新闻记者 朱润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