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让人开智的金句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4 10:06:35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因为债务问题,整天心烦意乱,睡嘛睡不好,脾气嘛暴躁易怒,家里不安静祥和,自己也烦闷至极,有无数次想从我家楼道中的窗跃下。
自己想走出来,可一睡醒,就想到事情没解决,又烦燥,周而复始,日复一日,我刷视频看到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为了这句话,买了《道德经》回来,开始读、背、抄,虽然不能说有多么深的见解,但,想开了许多。

一、《道德经》中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悟:老天都无法让风一直刮,让雨一直下。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天地尚不能长久,而况于普通人呢?是以顺境逆境,该经历的一样逃不掉,既然逃不掉,那就面对吧。
二、《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悟:天地无所谓仁慈偏爱,它对待万物就像祭祀用的刍狗一样平等;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刍狗一样平等,任凭百姓自作自息。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正是应该如此,对一方偏爱,势必对另一方不公。

三:《道德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悟:福祸相依,乐极生悲,亘古不变的道理。像《朱子治家格言》中讲“未雨绸缪”一个道理,在难时反省。再坏的结果都承受了,还能坏到哪去?反之,在得意时,不要忘形(血的教训)。
四、《道德经》:“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悟:到了四十岁左右,基本会明白一个道理,你的钱未必是你的钱,你的努力未必能让你富有。但自俭而低调,有好的教养及不触碰线的道德,是一个人的底线。
五、《道德经》:“夫唯不争,故无尤”。
悟:不争则无忧,反而能看得清本质。了解哪一方面对自己有利而不伤害他人,没必要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共赢才是皆大欢喜。

六、《道德经》“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悟:观察我们自己身边的人,可以知道,自持己见,不一定能有作为;自夸者受人鄙视,且不能立协。自高自大的,并不能领导他人,他是自己心中的伟人!
七、《道德经》:“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要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就预防处理,要在祸乱发生之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悟:这与王阳明的“在知中行,在行中行”有异曲同工之妙。任何微小的事物,都是积累做起的。作为成年人,要不断学习,要懂得自己需要什么,再去学什么,在保证自己日常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坚持下去,坚持十年八年。

八、《道德经》:“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译: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显示威武;善于作战打仗的人,不会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对抗;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总是谦下。
悟:纵观古今,上位者多半是情绪稳定的人,记得李彦宠有次在演讲时,被人从头上浇了一瓶矿泉水,但李彦宏只是反应了两秒,就对泼水人说了一句“你有什么问题?”随后一边擦水,一边演讲。可谓把情绪稳定发挥到了极致。
《道德经》在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解释,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意义都不相同,相同的是,在迷茫时,读一读,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警醒,解一解心中疑惑。

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