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10首最美雾霭诗词,10种不同心境,句句意境幽远,字字美不可言!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0 08:04:51    

自然万象,各有其美。

秋冬时节里,霜染的枫林令诗人陶醉,绚烂的菊花令诗人惊艳,朦胧的雾气,同样易于触发诗人们的创作灵感,于是便有了一幅幅意境幽然的雾霭画卷。


第一首:唐代苏味道的《咏雾》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感悟:

苏味道的这首咏雾诗,描绘的是一幅朦胧中带有奇妙色彩的山水画卷。

首句之中,诗人以“氤氲”二字,将雾气弥漫的样子具象化,勾勒出雾气笼罩在平原之上的唯美意境。

随后,诗人又发挥想象,将雾气萦绕的山峰,比作仙剑,那如幻影一般的景象,令诗人感叹,这难道是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吗?

追随着隐士的脚步,行走在烟雾蒙蒙的山路中,宛如沉浸在这清新寂静的画意中,诗人的心中感到十分舒畅,仿佛暂时忘却了这一路上的风雨。

读此诗时,不禁回忆起儿时第一次和小伙伴们一同爬山时的场景,山里的小路荆棘遍布,然而那时的自己似乎无所畏惧,一路向前,来到山顶。待登上山顶之后,看见田野上飘浮着的层层薄雾,那样轻盈缥缈,令人心旷神怡,以至于瞬间忘却了一路上的疲惫。


第二首:唐代韦应物的《凌雾行》

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

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

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

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

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慄。

归当饮一杯,庶用蠲斯疾。

感悟:

韦应物的这首咏雾诗,所写的是晨雾之气,更显几分忧郁与辛酸。

大雾弥漫的天气里,诗人没有在家休息,而是因为工作上的事情一大早便出门了。

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就连日光也被蒙上了厚厚的面纱。

行走在重重迷雾之中,诗人看着自己斑白的头发,被雾气沾湿的衣裳,再看看远方模糊不清的道路,似乎感到呼吸都有些不畅,肌肤上都生出了寒颤。他想:等到事情办完回来后,定要喝杯酒暖暖身子,驱散这刺骨的寒疾。

读此诗时,不禁感慨:若是可以,谁不想在诸如大雾弥漫,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里在家躺在床上,好好休息。但是,为了生活,为了理想,总是需要做一些身不由己的事情。


第三首:宋代苏辙的《戏赠李朝散》

江雾霏霏作雪天,樽前醉倒不知寒。

后堂桃李春犹晚,试觅酥花子细看。

感悟:

苏辙的这首诗,描绘的是冬日之景,充满了闲适之情,尽显生活情趣。

首句之中,诗人便以“霏霏”二字,勾勒出大雾弥漫的江面之景。浓重的雾气,犹如飘雪一般,令人顿生寒意。

而诗人却丝毫没有感到冷意,这是为何?原来,他早已如醉汉一般,沉浸在饮酒的喜悦中。

就像是那个写出“桃李罗堂前”的陶渊明,醉倒在酒杯前。

在这令人瑟瑟发抖的冬天里,诗人却突发奇想,想要捕捉到春天的气息,考虑到后堂的桃花李花都还未盛开,延迟了春天的到来,于是他走出庭院,去寻找雪中春信,梅花的踪影。


第四首: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感悟:

李清照的这首经典之作,所写的是秋日重阳之景,抒发的是两地相思之愁。

开篇之初,诗人便用薄雾浓云,营造出一种哀怨忧伤的意境,一个“愁”字更是直接道出整首词的情感基调。

诗人心中的愁思,就像是这薄雾弥漫,云层密布,令人倍感压抑,喘不过气。

也是,重阳佳节,菊花盛开,美酒当前,丈夫和家人都不在身边,她只能一人独饮,一人独赏,且无法将心中的思念告诉所爱之人,心里自是倍感孤单。


第五首:宋代杨万里的《日出》

散云作雾恰昏昏,收雾依前复作云。

一面红金大圆镜,尽销云雾照乾坤。

感悟:

杨万里的这首诗,记录的是日出时的美妙景象,一如既往地充满了童真童趣。

刚开始时,是晨光熹微,天色未明,云层之中弥漫着薄雾,随后雾气渐渐飘散,又在原处聚合成云。不久之后,太阳终于从山的那头缓缓升起,就像是一面红彤彤的镜子,悬挂在天空上,泛着耀眼的光芒。

于是,云消雾散,乾坤朗朗,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读此诗时,不由得回想起小时候站在阳台上,等待着太阳穿云破雾时的画面,惊叹于太阳由红转金的神奇画面,也惊讶于天色由暗转亮的瞬间变化。


第六首:南北朝萧绎的《咏雾诗》

三晨生远雾,五里暗城闉。

从风疑细雨,映日似游尘。

乍若飞烟散,时如佳气新。

不妨鸣树鸟,时蔽摘花人。

感悟:

萧绎的这首咏雾诗,更侧重于表现雾的朦胧之美与变化之象。

首句之中,诗人道出雾气多生成于清晨与山林这一自然现象,随后又以“暗”字,高度概括雾气笼罩令城中万物显得更加灰暗的画面。

诗人定是仔细观察过,才能如此精准地描绘出雾气不同情境下的的不同姿态:

微风吹过时,雾仿佛细雨飘洒在空中;阳光照耀下,它仿佛是漫游的尘埃。

不经意间,它会如轻烟散曲,带给人以清新之气。

最后两句,借由树间啼叫的鸟儿,闲适的摘花人,为这幅略带神秘的画面,赋予了些许生活气息,更添几分和谐之美。


第七首:宋代韩淲的《早雾》

雾气浑浑晓未收,不知苑外与山头。

瓶花忽见花梢湿,画出春风一段愁。

感悟:

韩淲的这首咏雾诗,描绘的是雾气弥漫的晨景,抒发的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春愁。

首句中,诗人便以“浑浑”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清晨浓雾覆盖的画面。

清晨时分,迷雾重重,郊野山林都模糊了轮廓,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轻纱覆盖。

随后,诗人的视线转向室内,当他看到瓶中的插花不知何时沾满了露水,犹如美人落泪,略带愁容,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犹如一幅清婉秀丽的画卷。


第八首:明代孙承恩的《舟中对月示诸亲友》

月出空江雾影沉,一尊别酒更重斟。

明年此夜清光在,应照相思两地心。

感悟:

如题所言,孙承恩的这首诗,所言之情是古诗词中最为常见的离愁别绪。

首句中,诗人便用连用三个意象,将离别置于静谧而忧郁的氛围之中:

一轮孤月从江中升起,犹如离别之愁涌上心口,层层薄雾缓缓下沉,就像是离别时的心情,慢慢变得沉重。

在这个相聚又将分离的夜里,诗人与亲朋好友们举杯共饮,彼此祝福。最后诗人将心中的情谊寄托于月光之中:

他希望明年此时此刻,能与亲友们再次相聚。纵使不然,那份真挚思念之情,也能够跨越时空,照在彼此的心间。

读此诗时,不由得想起苏轼的那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

诗人未必不知道人生悲欢离合总是常态,但他还是希望能够有生之年多多相聚,多多想念,可见他对友情,亲情有多重视。


第九首:宋代苏轼的《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感悟:

苏轼的这首咏花诗,字字句句皆是对海棠的怜爱之情。

在诗人笔下,海棠花犹如一位温婉可人的女子,在春风的吹拂下发出雅致的光泽。

后一句则是通过侧面描写,借由弥散在雾气中的花香,勾勒出海棠沁人心脾的气韵。

“月转廊”三个字,借由月光转回廊边的景象,巧妙地暗示出此时已是夜深人静。

在此深夜,诗人没有入睡,而是担忧起海棠花,担心她入睡,于是手持红烛,照着她微红的脸庞。

就这样,一人一花,犹如两个孤独的灵魂,倾听着彼此的故事,度过漫漫长夜。


第十首:宋代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感悟:

描写雾霭的诗词中,最喜欢的还是这一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作为苏轼曾经的得意弟子,秦观的词作,虽不似他的老师那样杰作频出,倒也有不少传世佳作,这首词便是其中的经典。

作此词时,诗人先是被贬为杭州通判,又被贬为监州酒税,随后又被贬到湖南郴(chēn)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

然而,他还未从当前的忧伤中缓过来,又被贬到更遥远的广西横州。这首词便是他离开郴州时所写。

诗人一开口,便用精妙的互文手法,准确地勾勒出月光之下,雾气弥漫,楼台与渡口都已模糊的朦胧景象。

这迷雾笼罩下的月夜,就像是诗人此时的心绪:前路漫漫,自己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他只求一世安稳,寻到属于自己的一片桃花源,奈何天大地大,却无自己的安身之处,只能任由命运的浮萍,随处漂泊。

随后,诗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令人倍感悲戚的意象,让人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他内心的孤冷与落寞。

回想起这一路上的颠簸与坎坷,他忍不住向着远处的江水发问:

自己明明只是想为朝廷做一番事业,为何会卷入到一场政治斗争漩涡之中呢!

相关文章